|
|
首頁 > 新聞中心 > 沙塵暴成重要地球環(huán)境問題 難從根本上消除
沙塵暴成重要地球環(huán)境問題 難從根本上消除 |
|
時間:2011/4/6 10:22:45 |
|

冬去春來,萬物復蘇。當人們盡情享受春天的溫暖氣息時,惱人的沙塵暴也開始不時襲擾我們。作為一種災害性天氣,沙塵暴已經(jīng)成為一個重要的地球環(huán)境問題。然而或許很少有人這樣想 盡管在我國的史書、地方志及詩書中,自公元前16世紀以來,就不斷有“風霾大作”、“黃霧下塵”及“邊風獵獵卷晴”等沙塵現(xiàn)象的描述,但是真正從科學角度研究它,國外始于20世紀20年代,國內(nèi)也僅有30多年的歷史。 老百姓對于沙塵暴了解依然有限。近年來,我國沙塵暴是增多了還是減少了?造成沙塵暴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還是人工活動?沙塵暴“有百害而無一利”嗎?沙塵暴能否根除? 沙塵天氣減少 只是樹種多了嗎? 許多北京市民會有這樣的感覺,近些年沙塵天氣的次數(shù)不像以前那么多了,強度也不像以前那么大了。 這種感覺和氣象記錄是一致的。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的專家表示,我國春季沙塵天氣過程發(fā)生頻次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呈明顯的減少趨勢。上世紀60年代沙塵天氣過程發(fā)生頻率平均為20.9次,70年代為19.4次,80年代為22.1次,90年代為16.1次,2001年以來為12.7次,減少的趨勢非常明顯。 與此同時,從1954年至2006年,我國北方典型強沙塵暴在波動中呈現(xiàn)減少趨勢。20世紀50年代強沙塵暴較為頻繁;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雖然存在較大的年際波動,但趨勢并不明顯。90年代強沙塵暴相對較少。 很多人也在猜測,沙塵天氣的減少是防護林建設等人工治理措施帶來的嗎?而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正研高工張培群帶來了更全面客觀的解釋,他說:“春季沙塵天氣呈減少趨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亞洲冬季風的減弱及下墊面狀況的改變! 監(jiān)測顯示,冬半年通過沙區(qū)的風是逐年減弱的,這與沙塵變化趨勢一致。冬季風減弱,意味著每年春季穿過我國沙區(qū)的累積風速減少,使我國沙塵暴的發(fā)生呈逐年下降表現(xiàn)。至于這個趨勢會不會持續(xù),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
|
|
 |
相關新聞 |
|
|
|
|